尚一网讯(记者 江一舟 实习记者 鲍妮)读不读书、读哪些书、读多少书本是个人的事情,但在鼎城区周家店镇,读书、创作却成为全镇人民关注的大事。3月21日,记者在周家店镇首届“书香门第”授牌仪式上,真切地感受到物质富足的当代农民,在精神层面上的热切追求。
周家店镇历来有着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上世纪90年代,在该镇农民诗人陈国建的指导下,8名退休教师、卸职村干部走上古体诗写作路。2006年10月,他们自掏腰包凑齐1000多元,办起樊溪诗社,鼓励乡亲们读诗、写诗,目前,诗社会员达300余人,年龄从7岁至86岁不等。诗社综合性文学内刊《樊溪》出版12辑,十多名本土诗人作品获国家、省、市级荣誉。2008年,该镇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前已陆续建成26家,每家农家书屋藏书量达3650册,每年到此借阅图书的村民超过了1.5万人次。学风浓了,村民的道德素质水平也有了提升。从2013年开始,该镇每年评选出助人为乐的典型村民,授予“善德百姓”的称号。
3月9日,周家店镇启动首届“书香门第”评选活动,25个村、3个居委会积极推荐候选家庭,经过党委审定,最终有5个家庭获此称号。授牌仪式上,77岁的王子琪举着“书香门第”的牌匾十分自豪,初中未毕业的他每天都坚持阅读2个小时以上,书柜里1000余册藏书包含了自然科学、古典文学、军事论述、现代丛书等多种类型,有些连书皮都翻烂了。80岁的尤万鹏147首诗作被11种国家级刊物收编,颁奖现场,他分享了自己编著的新书《周士春秋》,该书介绍了周家店以及周边历史典故、人文地理、神话传说等,可以说是周家店镇的“文化百科全书”。中专毕业的周志今年85岁高龄,受家庭良好阅读氛围的熏陶,全家32口人里出了11个学士、3个硕士、2个博士,毫无争议地当选为“书香门第”。
周家店镇中学的退休教师刘迪雄虽未评上“书香门第”,但他直言没关系,他说,在农村评选“书香门第”是个新鲜事,更是个好事,阅读早已成为他和家人的习惯。周家店镇党委书记熊永锋看来,评选“书香门第”,以普通农村家庭作为接地气、可仿效的身边榜样,可以让更多的村民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