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珊珊 文/图
11月27日,小雨。苟德友骑着三轮车游走在城市边缘。寻找“猎物”——被遗弃在服务区外的共享单车。
2002年,25岁的苟德友从四川落户武陵区河洑镇岩桥社区。
2004年,他女儿出生。
2006年,苟德友患上了脑轻神经瘤。他欠下2万多元外债,右脸面瘫,右眼几近失明,说话时“龇牙咧嘴”。人生地不熟,生计艰难。
2014年,他成了武陵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区、镇、社区帮扶。
苟德友性格要强,不愿给政府添麻烦。病情稍有好转,便四处打零工。一年多时间里,不仅迅速脱贫,还盖了三间新房。
今年,苟德友被评为社区“自立自强脱贫户”,年收入5万元左右。
谈及未来,他说:常德是我的第二故乡,常德人对我这名“外来户”给予了包容心和爱心。我相信,靠着勤劳的双手总有致富的一天。
苟德友在仓库清运共享单车。
苟德友建了新房。
苟德友买点女儿爱吃的零食。
领到政府发放的春节物资后,苟德友和邻居拉起家常。
苟德友和扶贫干部成了朋友。
苟德友种菜。
患病前,年轻的苟德友也是颜值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