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明 曾帧 文/图
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坐落在津市高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2005年落户津市市,与津市结缘已有17个年头。该企业主营豆制类、卤蛋类休闲食品。2020年以来,它生产的豆制类休闲食品一直稳居全网销售前列。
企业忙碌的生产线。
实际上,在2021年以前,这家企业其实有两个生产实体,除了位于津市市的公司外,远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还有一家山西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在2006年成立的,按照当年我们董事长的布局,山西公司主营卤蛋类休闲食品业务,湖南公司主营豆制类休闲食品业务。”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陈玉玲对记者说。
陈玉玲今年34岁,河南信阳人,在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已有7个年头。她告诉记者,公司当年之所以如此布局,是考虑当地禽类养殖基础好,鲜蛋供应充足、物流成本低、价格便宜。尤其是鹌鹑蛋等适宜生产卤蛋类休闲食品。
“我们董事长是长沙人,听公司的老人们讲,当年之所以最先在津市发家,主要也是看中的是津市市的原材料供应环境,所以,湖南公司最初的主营业务就是豆制类休闲食品。”
陈玉玲介绍,其实,津市市当初也仅是公司豆制品生产基地在湖南的备选地之一,不过老董事长在全省转了一圈后,最终还是决定落户津市市。“当时津市市的招商政策比较好,而且对企业的态度最优。那时,我们还仅是家刚从贴牌生产转型自主生产、规模不大的小企业。”
按理说,这两家企业可能就如此错位发展下去。毕竟,食品生产企业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多以单品生产为主。
不过,2021年,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却进行了重大决策调整,注销山西公司,业务板块融入湖南公司,湖南公司搬迁至新厂。
“我们称此为三合一发展。即山西南北特、津市老厂、津市新厂,三厂合一。” 陈玉玲介绍,这些年,公司规模越做越大,两家公司的原有厂房和设备,都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陈玉玲说,公司的最初动机是便于管理,但最终考虑落户津市市,是看重了当地的营商环境。
然而,离开山西就意味着要抛弃当地丰富、低廉的原材料,有舍近求远的弊病,这与食品企业选址的主要原则确实有所背离。
不过,陈玉玲说,在这次抉择中,公司最看中的是营商环境。她告诉记者,公司新建厂房的所有衔接工作都是由津市高新区管委会托管的,管委会方面安排专人与公司进行一对一对接,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需要在什么部门什么窗口办理什么业务,管委会工作人员会带着公司相关人员跑部门、跑窗口。“什么都不需要公司操心。有上门服务的,就肯定不需要公司自己派人跑;公司需要上窗口办理业务的,只需跑一趟的,绝不让我们跑两趟。我们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管委会都给我们想到了,真的很贴心、很用心、很关心。”
不仅如此,在公司运营上,管委会也拿出了一揽子的政策和措施,过桥资金使用、融资担保等等,方便、快捷。
“搁其他地方,我们真没有遇到过。以前公司在外地时,什么都要我们自己跑,遇到问题也是自己想办法、自己摸索。来来回回跑很多次、很多遍,冤枉路没少走,真的没有现在方便。所有的沟通成本和衔接成本,都给我们压缩到了最低。”
2021年7月,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津市高新区的新厂正式投产。同年12月底,山西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核准注销。
“卤蛋类休闲食品业务全部由湖南公司承继,同期销量增加了20%。其中,仅鹌鹑蛋休闲食品的产值,就较之以往翻了一番。”
陈玉玲并不否认,这次公司战略调整带来的卤蛋系列食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主要集中在物流、包装、周转等费用上。”
不过,随着南北特公司的战略调整,其原材料供应市场也开始向湖南回流。“目前,我们鲜蛋的70%的采购已经回流到了湖南。其中,以桃源县、石门县为主。剩下的30%,主要集中在鹌鹑蛋。这主要是鹌鹑养殖本地还不是很多。”陈玉玲说,“三合一”前,公司在湖南的鲜蛋采购几乎为零。
并且,“三合一”前,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仅100余人。而今,随着山西业务板块迁入,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增加到了300余人。
这样的红利还不仅如此,山西业务板块迁入后,湖南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的本地税收贡献较之以往增加了至少三倍。“以前,我们在津市市食品产业中的纳税贡献是没有进入前三的,随着山西业务板块的迁入,山西方面的税收也随之全部引入本地,我们的纳税贡献也一跃进入津市市食品产业的前三。而且,随着新厂磨合期的结束,我们的产能还会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