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记者 胡德桂
重峦叠嶂,山路蜿蜒。从石门县城出发约130公里山路,开车约3个小时,可到达石门县罗坪乡大房峪村。到了大房峪村,再翻过几座大山,约40公里山路就到了湖北鹤峰县。大房峪村,名副其实的大山深处。远离闹市,大山深处乡村的产业之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山一样沉重的话题。
大房峪村四周满目青山,森林覆盖率90%以上,阔叶林成为大山的基调;海拔,低有400多米,高达1186米;330户人家散居在山脚之下,2100多亩耕地零零星星躺在山坡、山脚。然而,山上没有政策允许,而又值得开发的山林、矿石。所以,要发展产业,该村不得不在这些宝贵的耕地上做文章了。
大房峪村的产业之路就像山路一样曲折,但他们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
苦苦探索产业之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其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大房峪村就对产业进行了苦苦探索。
他们曾试图走发展水稻之路。水稻,水稻,无水成不了稻。大房峪村的田在哪里,水在哪里?水上山坡难,即便上了山坡,保水更难,难上加难,山坡自然成不了水田。山脚下约400来亩地,水能抽上去,但水从哪里来?一条贯穿村子的溪流,不下雨就断流,一遇暴雨就淹地。但尽管如此,该村把山脚的地开垦成水田,种上了水稻。由于受大山遮挡,这些水田几乎都是“阴阳田”,只能有半天的日照,要么上午照到太阳,要么下午照到太阳。这样的“阴阳田”,光照不足。再者,大山里气温相对较低,山溪里的水温也相对较低,这样的水田往往又是“冷浸田”。这两种原因造成这里的水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稻子,而且即便是风调雨顺年份的产量,也只能糊自己的嘴。
之后,该村又试图走发展烤烟、药材之路,先后种植过烟叶、天麻、板蓝根等。由于烟叶、天麻、板蓝根等在这里似乎不服水土,加之村民缺少相应种植技术,导致种植的烟叶、天麻、板蓝根等品质不佳,产量不高。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周边找不出第二个像大房峪村这样“吃螃蟹”的。说白了就是仅靠大房峪村的那点耕地上种植的烟叶、天麻、板蓝根等,形成不了产业气候。没有产业气候,农产品出路就成了大问题。谁会因为你村里一点儿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来村里收购抑或设厂加工?而烟叶、天麻、板蓝根等又不像稻谷那样可以自己吃,这些农产品一旦嫁不出去当柴烧都嫌它火不旺。该村村民被烟叶呛得够很,差点又被天麻麻醉,也尝到了板蓝根的苦味……这些产业都以失败而告终。大房峪村探索产业的路充满了艰难与苦涩。
适应气候锚定产业
漫山遍野的百年古茶树,依稀见可的茶马古道,仿佛告诉人们,罗坪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罗坪乡,北纬30°、平均海拔600至800米,这是种植茶叶的黄金纬度和理想高度。“一乡一品”,罗坪乡选定了茶叶种植。“万亩茶乡”建设在罗坪乡大张旗鼓推进。
一个自然村落就是一个小小盆地,茶园零星分布在各个大山的山坡、山脚。在罗坪乡,找不到一块成片上千亩的茶园,虽然少了壮观之美,却成就了弥足珍贵的有机茶。原来,连绵的大山成为病虫害传播的天然屏障,茶叶不打农药在罗坪乡成为现实。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鸟儿啄虫,物理、机械治虫,施用有机茶肥。空气本来就清新,就像天然氧吧,但为了不让茶叶受丁点污染,乡里一声禁炮,村民一呼百应,如今哪怕是春节,罗坪乡依然不闻鞭炮声。罗坪乡茶叶,妥妥的高山有机茶。他们从“万亩茶乡”华丽转身为“中国有机茶之乡”。该乡已建成生态茶园2.8万亩,近8000亩茶园获得欧盟有机认证。乡里有3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有2家市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
罗坪乡种植茶叶渐成气候。
距离罗坪乡政府所在地五六公里的大房峪村,早就感受到了一股产业气候的来临。对于在种植规模上吃过亏、栽过跟头的大房峪村来说,深感成气候的魅力。对于种植产业来说,不成规模就成不了产业气候,成不了产业气候,农产品就没有多大的出路。大房峪村锚定了在全乡已成气候的茶叶产业,全村种植茶叶1500亩,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在种茶。
说起种茶,该村党支部书记唐恒说,这是一个真正适合村里的产业,不但是地理、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合适,而且劳动力条件也合适。村里1000多人,将近一半外出务工,在家的大多是老的和小的。茶叶的采摘、培管一年到头也就六七个月,除了除草、施肥要体力外,采茶是个男女老少咸宜的活儿。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由于茶叶品质好,加之罗坪乡种茶成了气候,该村一年生产500多吨鲜叶,根本就不愁销路。除去每亩不超过500元的成本,每亩种茶收入2000至3000元。加上务工收入,该村人均收入1.2万元。
借轿出阁提升身价
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大房峪村茶叶的品质其实已达到有机茶的标准,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更没有有机认证,就只能是贱卖,真是猪肉卖成了豆腐价。大房峪村村民咽不下这个憋屈,真想靠“喝茶”过日子。于是村里有村民早些年就先后成立了两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搞起了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但品牌梦、认证梦依旧是梦。
去年5月,市委派驻大房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该村后,由后盾单位支持70万元作为村集体资金入股到两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对村里的两家专业合作社的茶作坊改造成茶叶自动生产线,再分别与两家有名的茶叶生产企业联姻,借助大企业的大品牌,要让大房峪村茶叶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谓之“借轿出阁提升身价”。
注册地在大房峪村的石门县天龙塔茶叶专业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40万元,建起了全自动、清洁化的茶叶生产线,4月份已经投产。而这条生产线成为坐落在罗坪乡寨垭村的石门县天画罗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天画罗坪茶业是一个市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投入了3000多万元,建有标准化厂房、4条生产线和一个冷库,从村民手中流转茶园2000多亩,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企业,主要品牌有潇湘·石门银峰、湖南红茶·石门宜红、常德红茶、石门毛尖等,其产品通过湖南茶业集团与浙江茶叶集团出口到欧美国家。
注册地同样在大房峪村的石门县瑞红茶叶专业合作社,投入15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30万元,建起了茶叶自动生产线,于3月份投产。这条生产线主要为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提供坯茶。成立于1951年的湖北宜红茶业,是湖北最大的红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其“宜红”品牌远销东欧国家。
如今,大房峪村的农户全部加入到了本村的两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再通过借助天画罗坪茶业、湖北宜红茶业这两家企业大品牌的轿子,走出了深闺。目前,该村正在由这两家企业运作,申请欧盟有机认证。村民们相信,茶叶品质摆在那儿,有机认证是迟早的事。一旦有机认证成功,大房峪村的茶叶将身价倍增,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估算,每亩至少为茶农增收1500元。届时,大房峪村的茶叶才真正实至名归。就现状而言,加入这两家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估计今年每亩可多收500元。